油田的形成和分布与特定岩类密切相关,主要集中在三大类岩石中:沉积岩(尤其是碎屑岩和碳酸盐岩)、变质岩(局部发育)和火山岩(次要类型)。下面内容是具体分布特征及典型实例:
一、主要储油岩类及典型油田
1. 沉积岩类(占比最高)
2. 变质岩类(局部发育)
3. 火山岩类(次要类型)
二、油田分布特征对比
| 岩类 | 典型区域 | 储集空间 | 开发特点 |
| 碎屑岩 | 大庆油田、中东砂岩油田 | 孔隙型 | 产量稳定,易开发 |
| 碳酸盐岩 | 四川盆地、波斯湾生物礁油田 | 孔隙-溶洞型 | 初期高产,递减快,需控水 |
| 变质岩 | 渤海湾潜山油田 | 裂缝型 | 储量不均,勘探难度大 |
三、中国典型油田实例
1. 碳酸盐岩主导:
2. 碎屑岩主导:
3. 非常规页岩油:
拓展资料
油田的核心储集岩类为沉积岩(砂岩/碳酸盐岩),其中碳酸盐岩资源潜力最大但开发难度高;变质岩和火山岩占比小且分布局限。中国以深层-超深层碳酸盐岩(如四川、塔里木盆地)和陆相页岩油(鄂尔多斯、松辽盆地)为当前勘探重点。对岩类特征的掌握直接影响勘探成功率与开发方案的制定。